这是描述信息

辰坤生态

辰坤生态是元禾辰坤通过母基金的资源网络与规模效应,搭建的覆盖政府机构、大资本、大产业、基金管理机构、创业企业的母基金生态圈。

 

元禾辰坤重视生态圈内的多重赋能,通过“聚在沙湖-秋季论坛”、“坤朋汇”行业沙龙及资本对接会等线下专题活动,持续为合作伙伴提供知识开放平台、资本方与产业方的深度链接平台、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创投社交平台。

资讯分类
搜索
搜索

穿越周期,奔涌向前 | 坤朋汇回顾

  • 分类:活动实录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9-01 16:39
  • 访问量:

穿越周期,奔涌向前 | 坤朋汇回顾

详情

生物医药行业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战场”,同时是我国战略性科技力量与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其中,生物医药成为我国生物经济优先发展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在经历了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导致的板块震荡后,生物医药产业逐渐朝着更加理性、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复苏和发展。伴随政策的大力支持、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到203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潜力有望达到8万亿元,成为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9月1日,元禾辰坤举办坤朋汇,聚焦生物医药领域,携手资深专家、企业家及行业投资人,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与突破。

专家分享

浅谈实体瘤细胞治疗临床研究迭代设计与未来应用场景

企业家分享

临床级iPS衍生细胞药治疗帕金森病等重大疾病——李翔博士 士泽生物

专家分享

ADC药物临床开发现状和进展——兰洋博士 ClinChoice昆翎CMO

圆桌讨论:中国生物医药投资现状及展望

张占威 元禾辰坤 董事总经理(圆桌主持)

陈   侃 启明创投 合伙人

刘千叶 本草资本 创始合伙人

李   明 骊宸投资 创始合伙人

苑全红 汉康资本 创始合伙人

以下为圆桌讨论精彩观点摘录:

整体上,这两年中国生物医药一级股权投资市场的现状和所呈现的特点?

2022年至今,生物医药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市场还在消化2021年的估值泡沫。不少生物医药企业吸引了原先非医药领域的投资人投资,估值进一步抬升,而临床阶段数据又不足以支撑,因此指数相应下跌。我们判断估值消化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从资本市场角度,港股流动性、美国加息、科创板上市标准重新评估、医疗反腐政策等多种因素叠加,生物医药商业化短期产生了一定波动。生物医药一级市场投资速度在放缓,资金量也在相应减少,尤其是B轮和Pre-IPO轮次。

业内对医药的理解从2014年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理解的新药很多是仿制药,只是国内还未上市。2014年后,新药观念变化,不同于类似制造业的仿制药,更多属于高科技概念,资本密集,周期较长。全球来看,美国biotech新药产业发展领先;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科学研究非常发达,但资本市场难以提供支持,因此也大多到美国上市。而中国潜在市场巨大,支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国新药产业是否能真正成为高科技产业?能否在全球有自己独特的位置?我们相信这一点,但周期可能会拉长。高科技产业前期需要比较长的支持和孵化,包括市场、人才、政府支持等因素。国内有些环节已经具备,如人才培养发展、基础研究深入、消费市场兴起、政府监管跟上,但也有些环节还有待发展。

 

错综复杂的环境对biotech创始人及团队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当前环境下,在对专业知识和经历要求基础上,对创始人和团队的要求更加多样,包括是否具备成药商业化的能力、快速学习不同知识的能力、判断能力和领导力等等。

首先,性格有时候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这两年行业从高点到低点,估值下降,从和美元资金打交道到和人民币资金打交道,从十个管线一字排开到现在可能只开发一两个管线,有些创始人能非常快速接受现实,并采取相应策略应对。这反映了几点,第一是迅速接受现实的能力,第二是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平衡,第三是坚韧的心态,在连续受打击之后,能不放弃坚持下来。

其次,当下本土人才职业的发展生涯快于海外同龄华人,领导力训练更充分。在中国,30-40岁可能已经领导了几十人的团队,在美国则未必。因此本土成长起来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关注。

第三,团队年轻化。90后跟前一代人很重要的变化是学习能力、调整能力,这些人刷新了旧有的一些观点,也是中国新产业的新的希望。

 

如何看待biotech出海的现状及未来的机会在哪里?license out的现状以及未来是否会是一种主流的形势?如何看待生物医药投资的并购退出的现状,未来机会和挑战?

过去几年,中国国内并购发生频率并不高,交易价格也不高,作为投资人,并购目前还不是主要的退出方式。对于海外并购,一方面考虑国际对外投资限制政策,另一方面关注企业自身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新药研发需要参加全球竞争,中国药企目前具备国际化能力、能在全球通过临床试验产品注册上市销售的并不多。如果仅仅考虑中国市场,只能给到中国市场对应估值,此时技术前期承担的风险和投入资金不太匹配,因此收购中国药企案例目前并不多。此外,仿制药企业消化创新药企业也存在难度;此前创新药企业估值过高。目前并购最活跃的市场还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对于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是比较好的退出目标。

对于license out,尽管目前并不多,但未来也可能成为主流。需要考虑两点,一是公司结构的创新,二是税务情况。美国有公司把项目都放在公司子公司里,当license out时,直接将整个公司卖给对方公司,交易两周内,投资方就收到了cash distribution。中国未来会有机会发展类似创新模式。税务则是一大挑战,将是未来license out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展望明年,对市场情况有哪些预测以及相应投资策略?是否依然对生物医药投资充满信心?

短期来看,今年下半年生物医药投资还需要观望IPO政策、医药反腐、以及药审中心的审批标准情况,行业短期波折可能会延续。但长期来说,持续看好中国生物医药,尤其是新药领域。中国万亿药市场中,真正新药占的比例目前非常低,只有10%,而美国新药比例85%,日本、欧洲也有60-70%,中国新药比例有大幅上升的空间。

在投资策略上,部分机构对投资项目的收入、利润、估值等提出更多要求;部分机构注重企业和产品是否具备全球竞争力、是否已经达到一定阶段;部分机构根据政策和市场调整策略和拓展赛道,考虑如做自费需求的消费医疗、AI/ChatGPT等新技术应用企业、生物设计产品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寻找疾病领域潜在大单品等。

元禾辰坤

简历投递:hr@oriza.com

咨询联络:fof@oriza.com

元禾辰坤

扫描二维码

版权所有 © 苏州工业园区元禾辰坤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34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