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坤生态
辰坤生态是元禾辰坤通过母基金的资源网络与规模效应,搭建的覆盖政府机构、大资本、大产业、基金管理机构、创业企业的母基金生态圈。
元禾辰坤重视生态圈内的多重赋能,通过“聚在沙湖-秋季论坛”、“坤朋汇”行业沙龙及资本对接会等线下专题活动,持续为合作伙伴提供知识开放平台、资本方与产业方的深度链接平台、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创投社交平台。
如何才能“管”得好?深度解码高质量投后赋能的“道”与“术” | 坤朋汇回顾
- 分类:活动实录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12-18 14:34
- 访问量:
如何才能“管”得好?深度解码高质量投后赋能的“道”与“术” | 坤朋汇回顾
- 分类:活动实录
- 发布时间:2024-12-18 14:34
伴随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专业化投后管理的价值与意义日趋凸显。特别是在“退出”成为一级市场主旋律的当下,投资机构更加看重投后管理为企业带来的保值增值与效益提升。高质量的投后管理在与企业共创价值的同时,也有助于机构本身按照预期实现退出,并获得良好的业绩回报,同时也可提升机构的差异化竞争力。
然而,由于投后管理“面广点杂”,服务方向不一,投资机构在投后赋能方面往往面临策略的困惑与方法的挑战。究竟怎样做好投后管理?如何通过投后运营实现价值共创、提高退出回报?近期,元禾辰坤举办坤朋汇,特别邀请到优艾贝医疗集团CEO,前大钲资本运营合伙人王煜、联想之星资深管理顾问赵智通与联想之星投资董事刘澍霖、厚生投资董事总经理李惟谨、晨壹基金投后管理负责人贾春浩,共同探讨了在当前市场格局下,投后赋能的“道”与“术“。以下为活动现场的精彩观点回顾:
Buyout的价值创造之路:投后管理的“百日计划”前置于尽调阶段
优艾贝医疗集团CEO、前大钲资本运营合伙人王煜分别从投前与投后分析了Buyout的价值创造之路。在王煜看来,当行业红利不在,存量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投资运营成为了机构持续创造价值、脱颖而出的关键。
而对被投公司的赋能管理提升,不仅体现在投资之后,投前的价值判断与运营尽调也非常重要,包括业务状况、管理方向、团队等,要在投前识别公司的关键运营要素和能力匹配,制定运营提升计划,并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王煜强调,在运营尽调阶段,就应准备好投后管理的“百日计划”,即在投资后运营管理提升的行动计划。
王煜认为,对于Buyout的投后管理,人与团队是推动变革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大钲资本收购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投后运营为例。王煜表示,在进入管理后,其团队很快便将医院变革优化的方向聚焦于“回归医疗”,由此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升级,致力于搭建一端服务医护人员,一端服务患者的精细化管理的医疗平台。同时持续不断地推进学科建设,引入新的数据管理技术,构建清晰的集团直线管理及授权体系、完善的KPI考核体系,整合集团资源并向下赋能,并持续关注核心KPI,以预算作为具体运营的抓手,精细化到科室的动态管理流程,最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优质服务。
早期项目的赋能提升之要:“一号位”与核心团队
联想之星资深管理顾问赵智通与联想之星投资董事刘澍霖从多个维度详细拆解了投后赋能提升的具体方案。联想之星投资董事刘澍霖表示,联想之星对被投企业进行分层管理,既有常规的增值服务,也为重点被投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融资支持、资源对接、战略及重大调整等。联想之星将投后服务设计成了标准化产品,在批量服务多家企业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复盘迭代不断升级和优化产品。而围绕CEO,人、事、钱是其产品化增值服务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刘澍霖同时提到,在对早期项目的投后服务上,提供最多的一项支持即是资本的融资战略,包括业务方向以及落地指引等。
“事为先,人为重”,在联想之星资深管理顾问赵智通看来,特别对于早期企业来说,成就一家公司的关键在于人。如果一家企业最终走向衰落,问题通常来源于三个方面:创始人、核心团队及战略或商业模式偏离。因此在为被投企业制定个性化投后服务时,对于创始人本身的关注及核心团队的建设成为了聚焦的重点。比如针对CEO,通过对CEO的系统访谈和互动,其团队与CEO一起梳理被投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风险和安全状况,助力被投CEO对企业发展进行梳理,发现关键问题,分析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和参考建议等。
赵智通以对旷视科技的投后支持为例。作为旷视科技的早期投资方,联想之星见证了其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在战略规划、市场研究、创业培训及产业资源上提供了多方增值服务,助力旷视科技成长为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独角兽”AI企业。
控股型项目投后管理的特点与退出路径
厚生投资董事总经理李惟谨深入分析了控股型项目投后管理的特点及运营思路。在李惟谨看来,控股型项目的投后管理首要是风险管理。好的投后管理一定是从好的投资尽调及分析延续过来的。一般而言,被并购的企业通常不是一家各方面都完美的企业,因此投前的“起底”非常重要,在起底的过程中会逐渐理解公司的经营方式。相比于股权投资,其在控股型项目上会格外重视公司章程。
而在进入正式的投后管理阶段,李惟谨表示,对控股型项目的团队重建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控股项目的投后管理是通过“管人”“管钱”去“管事”。“管人”最重要的是搭建团队形成共同愿景,并设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绩效机制。
此外,李惟谨还谈到了控股型项目的退出管理。李惟谨认为,在对控股型项目的投后管理运营中应做好退出路径的规划,了解潜在买家及潜在买家的核心诉求,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其退出路径应该是同一路径或者至少寻求最大公约数。
投后管理的体系化建设——三大职能与模式分工
晨壹基金投后管理负责人贾春浩从私募股权基金投后管理的职能、模式及分工等方面全面剖析了投后管理的体系化建设。贾春浩表示,从价值作用角度,基金的投前到投后也可以视为从项目的价值发现到价值兑现的过程。
聚焦到投后阶段共有三大职能,分别为风险管控、增值服务与退出执行。风险管控即价值维护,通过必要手段及时准确掌握项目状况,包括未尽事项的跟踪落实、日常沟通及走访维护、定期财务及业务数据收集等。增值服务即通过主动管理打造差异化能力、创造增量价值,比如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制定、组织结构优化、人才资源补强、产业资源导入与整合等。而退出执行即根据项目状况及市场环境灵活实施退出策略,这项职能在退出环境承压的当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依据重要性原则,贾春浩提到,基金对于不同持股比例的项目投后管理职能也存在差异,而核心差异则在于增值服务这项职能。
在投后管理的模式及分工上,贾春浩分析了不同投后管理模式的优劣势。贾春浩表示,国内多数机构都采用“投资+投后”分工协作的模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手和专业度的问题,也综合考量投后团队与投资团队绩效考核冲突的问题,能够实现投前与投后联动。
版权所有 © 苏州工业园区元禾辰坤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34552号-1